干燥綜合征患者常飽受口、眼、鼻或皮膚異常干燥之苦。中醫(yī)視角下,此癥核心在于燥邪侵襲,耗傷人體氣血津液。初始階段多表現(xiàn)為陰津虧損,若遷延日久,陰傷累及氣分,則易形成氣陰兩虛的體質。中醫(yī)理論中“津血同源”,陰津不足可致血液運行澀滯,瘀血內停,進而阻塞脈絡通道。
隨著病程發(fā)展,嚴重的燥熱可郁積成毒,或因陰虛內熱而化火蘊毒,最終形成“虛”(氣陰虧虛)、“瘀”(脈絡瘀阻)、“毒”(燥熱蘊毒)相互交織的復雜局面。這不僅損傷機體脈絡,更導致孔竅閉塞,臟腑功能受累。因此,治療干燥綜合征的關鍵,在于精準辨識個體發(fā)病的核心病機,方能對癥施治,逐步緩解癥狀。
根據(jù)臨床表現(xiàn)和病機側重,干燥綜合征常見以下四種中醫(yī)證型及調治方向:
津液輸布障礙型 (津失敷布):
主要表現(xiàn): 口眼干燥顯著,常伴口臭;雖有口渴感但飲水不多;食欲不振,胸悶腹脹;關節(jié)腫脹疼痛;皮膚干燥粗糙如鱗甲(肌膚甲錯),面色晦暗;腮腺偶有腫大。舌質紅,苔少或薄黃。
調治核心: 重在清熱宣暢、涼潤生津,兼以解毒潤燥。旨在恢復津液的正常生成與輸布。
氣陰兩虛型 (氣陰耗傷):
主要表現(xiàn): 此型多見于病程較長者,呈現(xiàn)較重的虛損狀態(tài)。表現(xiàn)為氣短懶言,精神疲倦乏力;雙眼干澀,視物模糊;口唇咽喉干燥少津;手足心發(fā)熱(五心煩熱);身體消瘦;牙齒干枯無光澤;皮膚干燥瘙癢;關節(jié)酸痛;大便干結難解。舌質紅,舌邊常見齒痕,舌苔極少或無苔。
調治核心: 當以補益元氣、滋養(yǎng)陰液為主,同時輔以潤燥解毒。著重改善氣陰俱虛的根本狀態(tài)。
燥熱化毒型 (燥勝成毒):
主要表現(xiàn): 眼部紅赤,口干且喜冷飲,唇焦舌燥;關節(jié)肌肉酸痛明顯;毛發(fā)干枯、稀少、易斷易脫;可伴有低熱怕風,或偶發(fā)高熱。舌質紅,苔少。
調治核心: 急需清解深入營血之熱毒,并大力滋養(yǎng)陰液以潤燥。重在清除燥熱郁結所化之毒。
痰瘀互結型 (痰瘀壅滯):
主要表現(xiàn): 口鼻干燥;頸部可觸及大小不一的腫塊(痰核);腮腺部位腫硬;關節(jié)肌肉酸痛;四肢末端常感冰冷,膚色紫暗。舌質黯紅,苔少。
調治核心: 首重活血化瘀,疏通阻滯的脈絡,同時化痰軟堅散結。解決痰濕與瘀血交阻的問題。
總結: 干燥綜合征的中醫(yī)治療,強調“審證求因”。只有通過仔細辨別患者所屬的具體證型,明確病變的核心機制和部位,才能制定出精準有效的治療方案,從而幫助患者逐步擺脫干燥困擾,恢復身體平衡。
王德敏主任深耕風濕免疫科五十余年,尤其擅長運用中醫(yī)經典理論辨證調理干燥綜合征、類風濕等疑難雜癥。可關注以下出診時間: 北京朝陽門中西醫(yī)結合醫(yī)院:周一上午、周二全天、周四全天 北京融科醫(yī)院:周六下午、周日全天